首页 > 专业委员会 > 英文期刊专业委员会

更多精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上海市科技
期刊学会微信(shskjqkxh)

走进顶科 | 英文期刊专委会的莫比乌斯论坛之旅
发布日期:2024-10-30 浏览: 145


2024年10月27日下午,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莫比乌斯论坛(以下简称“莫比乌斯论坛”)于上海临港中心顺利召开。二十余位诺奖得主、中国两院院士、全球卓越青年科学家和科学出版、科技评价、科技政策领域的专家围绕“改进科学出版机制,共促科学卓越”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焦点对话。经英文期刊专委会前期对接,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贾泽军、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英文期刊专委会主任潘飞等二十余位来自上海科技期刊界的办刊骨干近距离聆听了顶尖科学家们的前沿分享。


在开幕致辞环节,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细胞与发育生物学教授兰迪·谢克曼 (Randy SCHEKMAN),爱思唯尔(Elsevier)大中华区总裁李琳,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政府及学术事务副总裁杨晓虹,威科集团(Wolters Kluwer)全球增长市场副总裁、中国董事总经理王志霆分别基于工作和出版经历,分享了在促进科学卓越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和出版商们所面临的压力以及采取的应对策略。

主旨演讲环节,2016年拉斯克奖医学特别成就奖得主、前Science主编、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名誉教授布鲁斯·阿尔伯茨(Bruce ALBERTS)作了题为“为什么我们发表文章的方式和内容对科学进步如此重要”的报告。他指出,科学的进步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发表的文章要如实记录才能为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提供助力。2015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能源讲席教授杨培东以“发表你的原创研究!归档你的日常数据!”为题,提出少一些“八股文”形式的文章、多一些专业的同行评议专家,将极大推动纯科学的进步。2022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得主、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胡海岚的报告主题是“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及其发表中的轶事”。她表示,作者与期刊的面对面交流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深入挖掘。施普林格·自然健康与应用科学编辑总监艾丽卡·帕斯特拉娜(Erika PASTRANA)发表了“实现开放科学:出版商主导的倡议作用和影响”的报告。她认为,出版商是开放科学的催化剂,为作者提供便利的过程可提高对开放科学实践的接受程度。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长聘教授、Science Advances执行编辑张一慧以“关于改进科学出版工作的一些思考”为题,分享了学术成果发表和评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遵循独立评估系统、提高同行评议质量和公平性等建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计量与评价部主任杨立英的报告主题是“共识 责任 守护——全球科研诚信十问”。她指出,各国科学家与研究机构需建立科研诚信的广泛共识,明确各自在维护学术纯洁性上的责任,共同守护科学这篇净土。

圆桌讨论环节,在兰迪·谢克曼教授的主持下,参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改进科学出版和评估机制、加强同行评议的质量、提高数据透明度、构建开放诚信的出版生态,以及青年学者在学术出版、学术成果评价与认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等方面开展深入的交流讨论。

科学出版机制与每位科学家息息相关,本场莫比乌斯论坛聚焦于科学出版的现状全景,并深入探讨了恢复评估机制信任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在确保科学进步保持开放、公平与多元的同时,也将有力推动科学卓越性发展。会议期间,参会的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会员们与这些顶尖学术大咖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部分参会会员感悟

有幸参与学会组织前往以“改进科学出版机制,共促科学卓越”为主题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莫比乌斯论坛。这次论坛汇聚了全球最前沿的科研思想,围绕科学出版和评估机制的改革展开深入探讨。与会的世界顶尖科学家、一流期刊出版机构等一致认同,现有的学术出版体系仍存在阻碍科学进步的问题,尤其是在同行评审、数据共享以及研究成果的开放获取方面,应聚焦于增强评审的公正性、提高数据透明度,并鼓励多样化的发表渠道。这种以公平与开放为核心的评估机制变革,将有效推动科学进步,也更有助于创新的涌现。此次论坛让我深刻意识到,科学期刊工作者必须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公平和包容的知识共享环境,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普惠与卓越。

——陈佳佳,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Phenomics编辑部,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生物医学期刊专业委员会委员


这是我本人首次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会议,很高兴这次会议增设了与我们科技期刊相关的莫比乌斯论坛,足见大会组委会和顶尖科学家群体对于科技期刊的重视。本次论坛邀请了众多的诺贝尔奖得主和顶尖科学家、著名科技期刊主编和国际期刊出版集团的高级管理人等一起,围绕“改进科学出版机制,共促科学卓越”的主题,讨论了如何合理看待影响因子、同行评议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论文发表方式对于科学进步的重要性、如何对科学工作进行合理评价、国际出版集团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和中国科技期刊自身的发展、以及AI 在科学出版中的作用等大家平时比较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科技期刊本身就是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本人也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面对面地从科学家尤其是顶尖科学家的角度听到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和探讨,这也为我们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也期待这些讨论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和合作,共同推动科学出版的进步。

——杨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Molecular Plant编辑部,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作为一名青年科技期刊工作者,今天非常荣幸在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的组织下参加2024年世界顶尖科学家莫比乌斯论坛。如同群星闪耀时,兰迪·谢克曼教授、杨卫院士等顶尖学者及国际出版商的深刻洞见,让我对科学出版的紧迫问题、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路径、评估机制的改革以及青年学者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的理解。“平衡追求科研卓越与维护科研诚信的天平”和“构建更加开放的知识传播体系”成为会上讨论焦点,我深刻认识到,实现“Reshap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for Scientific Excellence”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创造本次论坛一般的场域与高水平交流平台,需要科学界与出版界的对话与碰撞,需要开放创新与合作的不断突破。中国在加强科研诚信和提升出版质量中发出了更大声量,也激励我接续致力于服务原始创新、推动科技期刊发展,为实现卓越科学的开放性、公平性和多样性贡献中国期刊力量。

——孙文礼,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